《艾滋病防治條例》:溫情關懷與嚴厲問責并舉
這意味著,這項工作將被納入法制軌道。為此,記者采訪了衛生部艾滋病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會長戴志澄。
艾滋病防治呼喚法律保障
戴志澄告訴記者,艾滋病作為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沒有特殊藥物、疫苗,只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實行全民預防。但同時,推廣安全套、清潔針具交換和對吸毒成癮者進行**維持治療等預防措施,又都比較敏感,不容易在公眾間、政府各部門間形成共識。所以,許多國家都出臺了相關的法律,來統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我國的艾滋病防治立法工作,其實在上世紀90年代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但當時全社會對艾滋病的認識并不到位。如衛生部門推廣使用安全套、提倡清潔針具交換等,就被許多人認為是在滋長賣淫嫖娼、教唆青少年,導致許多在國際上行之有效的預防方法在我國無法推行,立法也遇到了阻礙。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人們的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云南靜脈注射吸毒和河南賣血導致艾滋病大規模傳播等事件暴發后,全社會對加強艾滋病防治取得了共識。政府也將艾滋病防治工作提到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四免一關懷”等政策的出臺,使我國在世界上贏得了很高的評價。特別是中央領導十分關心艾滋病患者,與艾滋病人握手、與艾滋病人一起過年等舉動,都為艾滋病防治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也為《艾滋病防治條例》的出臺創造了條件。
“針對艾滋病,我國政府一直在行動,《艾滋病防治條例》出臺后,這項工作更會全面進入法制軌道,將邁上一個新臺階!贝髦境握f。
反歧視:保障感染者的權益
將禁止歧視艾滋病患者寫入法規,是《艾滋病防治條例》的一大亮點。
事實上,我國一直反對歧視艾滋病患者,對艾滋病患者在就業、入學、就醫等方面的權利很重視。但長期以來,社會對艾滋病患者的態度往往還是避之惟恐不及,甚至就連一些醫務工作者也不例外。如一些醫生在檢查出艾滋病后,往往既不告知本人,也不給予治療,而是找出各種理由將病人拒之門外。
戴志澄告訴記者,在公共衛生領域,最怕的就是歧視。因為一旦遭到歧視,傳染病患者就會不敢接受治療,不敢暴露自己,從而成為一個潛在的傳染源。對于艾滋病來說,這樣的做法就更危險,因為它可能危及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歧視源于無知。要消除歧視,就要加強宣傳教育,普及艾滋病的相關知識,對相應的歧視行為進行處罰。如原來人們對麻風病人和乙肝病人都很歧視,但現在大家對麻風病了解得多了,歧視就少了;對乙肝病人,現在在就業上已經有了嚴格的法律規定禁止歧視。
即將出臺的《艾滋病防治條例》將艾滋病患者應該享有的權利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下來。感染者如果在就業、入學、就醫等方面遭到歧視,就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
官員問責制:讓政府履行遏制艾滋的承諾
今年艾滋病日的主題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諾。主要就是要求政府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減輕艾滋病的危害。
截至2005年9月,全國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5630例,這與估計存在的84萬的感染者人數相差較大。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說,之所以出現這一情況,原因之一就是有些地方政府擔心報告疫情上升會影響政績,影響地方經濟發展。這給落實防治政策措施、控制艾滋病傳播造成很大困難。
戴志澄表示,條例出臺后,政府的許多行為都將得到規范。
條例規定,政府負有宣傳教育的職責,各縣級以上政府在交通口岸、相關場所要設立公益廣告,向公眾宣傳預防艾滋病;規定政府在預防、治療、援助感染者,監測、檢測、醫療救助、關懷等方面都負有職責。在這些方面措施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官員,將受到問責。
我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因賣血而大量傳播艾滋病的國家,這直接關涉政府的責任。因為對于一般人來說,如果沒有某些高危行為,那么最有可能遭遇艾滋病的就是因生病或者不幸遭遇事故后而輸血。要杜絕這一途徑,就要求血站和醫療機構加強對血液的管理。條例規定,如果血站和醫療機構在血液管理上出現問題,對其負責人將依法給予降職、撤職、調離等處分。
關于 艾滋病  的資訊
- 世界艾滋病日,康祥邀您共造中國防“艾”之盾2018/12/01
- 明日世界艾滋病日,杜蕾斯為青年打造公益活動2018/11/30
- 安全套也有主題曲?艾滋病健康基金會AHF 倡導有套生活2018/02/06
- 李銀河:預防艾滋病,避孕套不等于安全套2017/05/22
- 男男性行為染上艾滋病,均未使用安全套2016/12/05
- 為啥很多人戴套還懷孕?真不是因為戴反了2016/12/05
- 世界艾滋病日:十堰免費發300萬只安全套2016/12/02
- 云南:安全套使用率低成防治艾滋病難點2016/12/02
- 艾滋防治日:十二問明白艾滋病感染和預防2016/11/30
- 政府:柳州市2016年防治艾滋病安全套采購2016/11/08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