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假廣告忽悠消費者
據省、哈爾濱市各級消協監測數據顯示,藥品、醫療服務、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化妝品的涉嫌違法及虛假廣告率,明顯高于其他類廣告。
據省消協秘書長于伏龍介紹,從消費者反映的情況看,當前虛假廣告主要存在“五種”類型。
一是專家講座法、蓋章法和證實法。以牟取非法收入為目的,采用捏造、歪曲等手段進行宣傳,從主觀上欺騙消費者。如部分醫療機構在廣告中利用某專家的名義招攬患者,可實際上該“專家”只是一名普通的醫務工作者,甚至有些“專家”尚不具備行醫資格。
二是夸大商品功效。在廣告中使用無科學根據的夸張詞語或絕對性詞語夸大商品效果。如哈市一家門診部宣稱用蛇毒治療鼻炎、咽喉炎等疾病,1到3針治愈,并且當天見效,消費者張女士按廣告治療2次后不見效果。部分醫療器械、化妝品廣告中常見的“永不復發”、 “一次見效”及商家將保健食品當成藥品宣傳等均屬夸大商品功效。
三是含糊其詞、誤導消費。這類廣告故意使用模棱兩可、含糊不清的語言、文字、圖像,對消費者進行誤導。明顯特征是均宣稱消費者可以享受“買一送一”或其他方式的優惠,卻不明確所送商品名稱和價值,使得消費者誤認為商家所送商品是同一商品,如消費者參與某運動鞋的“買一送一”活動,得到的贈品僅是一雙鞋墊。
四是打著高科技幌子,混淆視聽。此類廣告多為自己的產品蓋上一個“大帽子”,動輒宣稱某科研院所最新成果、與國外某某機構強強聯合等,讓普通消費者難辨真假。
五是名人現身體驗法、極力推薦法和實驗法。利用公眾崇拜名人心理做廣告,一些名人社會責任差,不負責任,導致群眾遭受損失。近年來諸多名人因代言的藥品、化妝品等商品廣告涉嫌夸大功效而被媒體曝光。
針對虛假廣告投訴多的現狀,省、哈爾濱市消協發布消費警示,消費者一旦發現虛假廣告應及時向轄區工商部門舉報,如果被虛假廣告欺騙,可到當地工商部門或消協進行投訴或申訴解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點擊查看內幕更多信息
關于 內幕 行業內幕  的資訊
- 西班牙華人地下性用品店曝光,違規出售瀕危物種2017/03/13
- 奧秘——做成人用品生意你不知道的內幕2017/03/01
- 情趣用品微商投580元瘋賺10W的經營內幕2017/02/09
- 充氣娃娃在中國受寵的內幕:竟然是這樣2016/10/13
- 小伙向無人售貨成人用品店“借錢”成癮2016/07/12
- 兩個男人竟然對成人用品售賣機做這種事2016/06/29
- 情侶買安全套有針眼,導致女友多次懷孕2016/06/24
- 假性藥流入樂清市場!服用不當可致猝死2016/06/23
- 銀川市從源頭整治成人用品銷售混亂現象2016/05/13
- 青島查獲千萬只冒牌避孕套,涉案金額大201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