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藥泛濫背后的監管漏洞
近日,由于使用減肥輔助藥物西布曲明可能嚴重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15種含有西布曲明成分的減肥藥被下架。產品涉及曲美、奧曲星、曲婷、諾美婷等十幾個品牌。
很多人一時間把矛頭直指生產減肥藥的企業,其實未必。曲美上世紀90年代末在我國上市,2000年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注冊成為合法藥品。這次被下架,我認為真正該反思的,第一個是監管部門,第二個是消費者。
現在的消費者常把作為時尚的減肥和肥胖癥混為一談。曲美其實是一種處方藥,主要用于飲食和運動不能減輕和控制體重的肥胖癥的治療,但是生活中由于減肥變成了一種時尚,很多人只是為了讓自己更苗條,也會去選擇這種處方藥。
雖然是處方藥,但是不開處方也能在藥店買到,因此在人們心目中,這種處方藥儼然已經變成了保健品。
是藥三分毒,最佳的減肥方式就是管好嘴,用好腿,不抽煙,不喝酒,好心態。可為什么這么多人還是非要吃減肥藥減肥呢?
因為大家都急功近利,愿意迅速擁有療效,而減肥藥的優勢恰恰就在于見效快,但是也有著很大的風險。歐洲藥監局在對一萬名藥品使用者跟蹤調查3年后發現,平均每人減肥的成果僅僅為2.7公斤,但是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的增加卻達到了16%。
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里有很多的界限被模糊了。首先,處方藥跟非處方藥在減肥藥面前被模糊了;其次,時尚性的減肥和治療肥胖癥所需要的藥品又被模糊了;第三,最管用的東西,大家認為見效慢,于是見效快和巨大的副作用又被模糊了。
問題關鍵在于,這本來是一個處方藥,是拿著醫生的處方才能買的,可為什么這么多消費者在隨便一個藥店里就能夠隨意買到?不光如此,被叫停之后,在一些購物網站上,還是很容易能找到含有這種成分的減肥藥。
我們一直在譴責為什么不增加監管,其實我們可以換一種說法,是不是應該有新藥品的提示?比如說在曲美上市的時候就向消費者提示這是處方藥,另一方面,提醒所有的消費者,這是剛上市不久的藥,現在依然還在上市當中,你也有可能成為實驗的對象,這樣,消費者在選擇的時候就會更加注意。
但是在市場的行為中,卻是請明星代言、廣告、促銷、打通藥店,藥店自身也出于利益的因素,從而使得處方藥不開處方也可以在藥店隨便買到。
處方藥必須要嚴格監管。監管過程中要注意不能處理的時候比較猛,日常監管卻留下太多的寬松地帶,比如網上隨處可見的減肥藥宣傳。另外,對很多無益無害卻又招搖過市的藥品,同樣也要監管。
一位美國醫生說,人要活得健康。現在大家都太過于追求畸形的健康,忘了人首先是要活著,要活得很快樂。很多不該減肥的人,也陷入到了減肥的怪圈當中。其實我們生活中有最簡單的減肥辦法,就是:管住嘴,多動腿.
>> 點擊查看行業內幕更多信息
關于 醫藥 行業內幕  的資訊
- 人福醫藥收購杰士邦,股價竟不漲反跌?2017/06/07
- 人福醫藥收編杰士邦 成市場第二大巨頭2017/05/31
- 西班牙華人地下性用品店曝光,違規出售瀕危物種2017/03/13
- 小伙向無人售貨成人用品店“借錢”成癮2016/07/12
- 兩個男人竟然對成人用品售賣機做這種事2016/06/29
- 情侶買安全套有針眼,導致女友多次懷孕2016/06/24
- 假性藥流入樂清市場!服用不當可致猝死2016/06/23
- 銀川市從源頭整治成人用品銷售混亂現象2016/05/13
- 青島查獲千萬只冒牌避孕套,涉案金額大2016/05/13
- 河南查獲11萬余盒假安全套嫌疑人被公訴20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