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實體娃娃和伴侶機器人的流行可能是日本出生率下降的原因,甚至警告說,日本人已經變成了“瀕危物種”,因為這個國家愛上了硅膠娃娃。
一部名為《替代品》的RT紀錄片揭露了對實體娃娃上癮的令人擔憂的趨勢。它關注的是真人大小的實體娃娃——與人類十分相似的橡膠制品——是如何助長了社會的孤獨感和疏離感。
實體娃娃席卷社會并不只是日本的一種現象,而這種俏皮的產品的銷售正在蓬勃發展。早些年間,成人用品公司Dutch Wives發布銷售數據時透露,僅在日本就售出了2000多個實體娃娃(每臺價值近60萬日元)。
日本美女機器人
實體娃娃推銷員田中伸男(Noburu Tanaka)在面對采訪時曾說:“這是一種奇妙的感覺。它看起來像個洋娃娃,但你感覺它確實還活著。當你與異性相處時,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有了娃娃,這都不重要。”
但是實體娃娃的興起讓一些專家感到擔憂。據說,專家將出生率下降的地區與實體娃娃銷量上升的地區聯系起來,出生率下降可能歸咎于這部分原因。
2019年,日本人口為1.27億,出生人口跌破100萬大關,僅87萬。與此同時,2019年日本死亡總人數約為137.89萬。
東京NLI研究所的人口學家天野加奈子在談到實體娃娃越來越受歡迎時表示:“日本最大的問題是出生率和人口下降,這是一個國家的災難。日本人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面臨著滅絕的威脅。”
日本少子化老齡化嚴重
一些日本的實體娃娃擁有者,其中包括Mayu,他在妻子去世后向制造商定制了她的模型。
擁有幾個實體娃娃的Moru解釋說:“當時我心里一片空白。當我遇到它們時,我的生活就與它們緊密相連。自從它們出現在我家之后,多虧了它們,我才不再感到那么孤獨。”
他與擁有20個實體娃娃的朋友Keroro一起在公共場合出游。他們隨時帶著一些實體娃娃去兜風,拍照留念。
Mayu和他的實體娃娃
這部紀錄片還介紹了,不僅僅是男人加入到實體娃娃的狂熱中來。Hitsuji是一名年輕的女模特,她有一個名為“馬西羅”的娃娃,這讓她完全放棄了和真人生活。
“馬西羅不是朋友,不是家人,也不是親人。她接受了我的愛,我從來沒有和那樣的人交往過。”Hitsuji如是說。
著名的醫學專家最近對伴侶機器人發出了警告,認為它們會傳播疾病,加重社會危機。而且為了打擊戀童癖者,美國立法者正在拼命禁止長得像兒童的伴侶機器人。還有一些人抱怨說,伴侶機器人制造商制造“家庭友好型”玩偶的做法是錯誤的。
最近,倫敦一家著名戒癮所的一位心理學家警告說:人類可能會對機器人上癮,但機器人愛好者的崛起似乎勢不可擋。
一位擁有5個娃娃的伴侶機器人愛好者最近透露,他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受女性歡迎。而**的伴侶機器人公司現在已經可以利用X級的3D掃描技術,制作出名人和明星的真人“復制品”。